近日,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恩泽红途队,踏上了前往湖北恩施的旅程,他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时空穿越”。搭乘历史的帆船,顺随着红色文化的长河,他们步入了恩施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探索之旅。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覆盖了恩施州博物馆、鄂西特委旧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及恩施市博物馆等多个代表地点,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历史的厚重与伟大。
一、恩施州博物馆:探寻民族文化底蕴
实践团首先到达恩施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博物馆。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和详尽的展览,为成员们打开了一幅恩施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漫漫长卷。博物馆内的革命文物、民族民俗文物等珍贵藏品,让成员们仿佛穿越过去,看到了在那段烽火连天岁月中仍然熠熠生辉的民族文化瑰宝。
博物馆内,苗族与土家族的文化瑰宝交相辉映。苗族展区,色彩斑斓的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刺绣和独特的银饰为特色,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服饰不仅是日常穿着,更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件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族文化。
而土家族展区,则以其独特的土司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着队员们的目光。这里展出了土司时期的珍贵文物,如土司印章、土司服饰等,它们见证了土家族历史上那段辉煌的土司统治时期。同时,土家族的摆手舞、哭嫁等传统民俗活动也被生动地再现,它们不仅展示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与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二、鄂西特委旧址:赓续革命精神之魂
实践团在领略了恩施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后,来到了这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恩施地区革命历程的革命旧址——鄂西特委旧址。成员们站在旧址前,触摸着斑驳的墙壁,感受穿越百年的精神传承。
于旧址中行走,成员们彷佛回到了那个战火连天充满硝烟的年代。1927年,中共鄂西特委在沙市大同二街105号成立,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革命先辈仍然积极领导鄂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在这里,特委机关制定部署了《鄂西区暴动计划》,指挥了著名的弥陀寺暴动和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为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也让成员们深深共情。1928年,国民党军队对鄂西革命根据地展开了残酷的“清乡”行动,使得中共鄂西特委的许多同志被捕入狱,虽身陷囹圄,但九死而不悔,他们始终坚守着心底的那份革命理想与革命信仰。
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感怀先烈英雄气概
实践团全体成员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默哀完毕后,成员们聆听着附近的老居民讲述恩施革命的故事,他提到一位名叫李勇的年轻战士。李勇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因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他作战勇猛,多次立下战功,是战友们心中的英雄。在解放恩施的战役中,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冲锋在前,最终不幸牺牲,成为了激励后人传承红色精神、铭记历史丰碑的光辉典范。
实践团成员刘璇晔表示,将把这段历史记忆带回校园、带回社会,用实际行动去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四、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铭记家国历史传承
在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内,成员们获悉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与革命经历,并深深为之震撼。
在叶挺将军纪念馆的一角,一张破旧的桌子和一把椅子静静地矗立着,这是当年叶挺将军在狱中创作《囚歌》的地方。当成员们目睹这首诗歌的手稿时,无不被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所打动。除《囚歌》手稿外,在纪念馆内还展示了叶挺将军在狱中写给家人和友人的书信。信中字字铿锵,情真意切,充满了叶挺将军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实践队队员郭子雨表示,通过参观纪念馆,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叶挺将军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理想信念。
五、恩施市博物馆:开悟红色教育记忆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恩施市博物馆。
成员们在参观《恩施记忆》展厅时,仿佛一脚迈入了历史的长河:从鸦片战争的风云变幻,到辛亥革命的惊雷乍响;从星火燎原的革命斗争,到抗战烽火的熊熊燃烧,再到解放之路的曙光初现,每一个展区都如同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实践团成员们的眼前。这些展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恩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象征,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历史的厚重与伟大还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信念。
图片 |刘璇晔、吴媛媛、胡瑜
文字 |刘璇晔、王子涵、郭子雨
审核 |曲靖澜